根据区委统一部署,2024年5月24日至7月24日,区委第三巡察组对统计局党组开展了营商环境专项巡察。2024年9月10日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区统计局党组履行巡察整改工作主体责任情况
巡察是对我局工作的全面“政治体检”,自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坚决履行主体责任,将巡察整改视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局上下统一思想,增强政治自觉,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投入整改工作,形成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整改氛围,全力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落细,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
对于区委巡察组反馈意见,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专题研究部署,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整改工作。针对巡察反馈问题,多次召开党组专题会议,逐一剖析根源,研究制定了《统计局营商环境巡察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任务、压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二)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针对巡察反馈的理论学习不够全面、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主动意识不强、深入企业调研不够、统计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统计队伍能力建设重视不够、对企业的服务主动性不够、诚信统计宣传不够等22个问题,局党组狠抓整改落实,专门构建了整改工作跟踪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各项整改任务的具体落实状况。明确要求各班子成员需承担起分管专业整改工作的统筹协调与督促检查职责,针对整改不力的情形将采取严肃问责举措。自机制建立以来,已成功开展监督检查2次,有力地促进了整改工作的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果
在推进整改工作的同时,局党组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建立了营商环境常态化学习制度,及时传达学习最新的营商环境政策动态,提高干部职工对营商环境政策的敏感度。同时要求各专业同志在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中,加强对营商环境方面信息的关注,采取多种措施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持续提升统计服务营商环境的质量和水平。
二、区统计局党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截至12月9日,巡察反馈的22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
(一)聚焦政治站位方面
1.关于“理论学习不够全面”的问题
措施:一是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在《中共杨陵区统计局党组2024年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的通知》中,加入了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及方针政策学习内容,优化了学习计划;二是召开局务会、支部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确保干部职工对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文件及时理解掌握;三是局党组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令第722号)、《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文件精神,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担责、人人主动、人人作为的工作格局。
成效:加强了干部职工对营商环境政策的理解掌握,提高了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率,营造了浓厚的营商环境工作氛围,为后续进一步做好营商环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关于“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性不够,主动作为意识缺乏”的问题
措施:一是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学习,提高大家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求贸易、服务业等专业结合当前营商环境政策及企业发展实际对上报数据开展深入解读解释,在月季度的分析报告中着重加强对营商环境方面的分析。
成效:经过学习,从思想上提高了干部职工对营商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工作成效明显提高。
3.关于“营商环境建设方针政策学习少,学用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措施:一是局党组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工作日程,定期召开党组会、党组扩大会议及干部职工会,专题组织学习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内涵,准确掌握其核心要义,提高思想认识、政治意识和政治高度;二是注重在“三个结合”上做文章,即把巡察整改工作与当前统计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与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紧密结合,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紧密结合。
成效:统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能够第一时间学习掌握最新的营商环境政策,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用结合成效凸显,以精准的统计数据促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4.关于“开展营商助企活动少,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措施:一是扎实做好包抓工作。严格落实“三问四送、一联三帮”工作要求,主动对接联系企业,切实将营商助企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帮助陕西诺威利华生物有限公司成立了企业党支部,加强企业联系区工会,推动该企业加入工会,解决企业职工诉求,目前正在走流程;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杨凌龙德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棚撂荒问题;二是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渠道,加大政策知晓度。通过统计开放日、QQ群、微信群宣传好各项促发展的政策和活动及新修改统计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好相关问卷调查,变企业观望为企业参与,让企业呼声一键直达政府部门。
成效: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也更加及时透彻,企业对统计工作支持配合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5.关于“对中、省、示范区党工委关于营商环境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不深入,学习成果未能转化为指导工作实际”的问题
措施: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内涵,准确掌握其核心要义;二是围绕重点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测,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于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按月、季度做好分析和研判工作。重点关注农业、固投、贸易等专业经济增速、结构及趋势开展分析研究,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功能,为我区经济决策提供统计数据支撑。
成效:一是全体统计干部职工对中、省、示范区党工委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方针政策掌握的更加准确透彻,为进一步做好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高质量完成《杨凌示范区2023年统计年鉴》资料整理编辑,主动为相关部门提供统计数据,并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为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大提升贡献统计力量。
6.关于“在部署工作时未将营商环境工作与统计工作一同部署,在“转规入统”工作中,存在等靠思想”的问题
措施:一是召开专题研究,把“转企升规”当作助力企业健康成长的手段,当作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成效的表现;二是定期加强与区发改局的联系与沟通,每月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征集,及时开展实地察看,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入库;三是全力做好入库纳统工作。各专业在五经普平台筛选2023年经济指标达到规上标准的企业,加强与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沟通联系,与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信息分析比对,开展农业、贸易和服务业企业实地摸排,筛选出预达标企业名单,建立有拉动作用的拟纳入培育库名单,严格按照“五上企业”入库条件审核每户“转规入统”企业,做到依法统计、真实统计,应统尽统。
成效:纳统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一是积极推动“五上企业”入库工作,目前成功纳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个,限上贸易单位1个;二是利用五经普平台筛选工业、贸易、服务业专业规下转规上单位44家,逐个核实2023年年度指标,结合2024年1-8月经营情况,研判拟入库纳统单位;三是比对税务、市监数据,亲自上门核查、讲解辅导,共完成19户贸易企业入库纳统。
7.关于“统计执法不严不实”的问题
措施:一是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按季度开展常态化学习,进一步提高统计法治意识;二是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学习传达省纪委通报和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核查通报,进一步提高防范和惩治统计数据造假的底线意识;三是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加大数据核查力度,确保数出有源、数出有据。
成效:全体统计干部职工及企业负责人的统计法治意识切实得到提高,依法报送统计数据观念得到加强,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二)聚焦责任落实方面
8.关于“数据解读与营商环境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措施:一是继续加强对营商环境政策的深入学习,找准统计工作与营商环境的结合点;二是要求各专业在月度分析中着重加强对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工作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三是关于网络上的留言,尤其是反映营商环境方面的要及时回复,积极主动统计数据,做好统计服务,以实际行动助推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发展。
成效:干部职工对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理解更为深入全面,以统计服务助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为下一步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关于“深入企业调研不够,政策解读传达不到位”的问题
措施:一是结合数据核查、执法检查以及三问四送、一联三帮营商助企活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与区营商办联系印发相关资料,一并做好线下宣传,积极解读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群众理解政策、知晓政策;二是认真及时完成省上安排的调研。深入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行调研检查,现场指导企业统计业务知识,对2家数据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现场指导纠错;三是共走访限上(规上)企业20余家,将纳统的相关奖励政策给企业宣传到位,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同时针对数据报送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拟于年底开展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基层统计员的业务水平。
成效:相关帮企助企政策能够及时的传达到企业,并得到落实,同时对于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能够及时掌握,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并协助企业积极解决,助力企业发展。
10.关于“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统筹协调力度不够”的问题
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一名局分管领导负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各专业配合,定期开会研究做好工作统筹协调;二是组织贸易、服务业专业同志对规上企业进行数据核查的同时积极了解企业发展过程的全方位信息,并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三是建立问题台账,对限上贸易、规上服务业的重点企业数据背后的营商环境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成效: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各专业数据背后反映出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问题趋于集中统一。
11.关于“对营商环境的专项调研分析不深入不经常,统计服务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
措施:一是结合当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研判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预判全年经济形势,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政策建议等,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助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对贸易、服务业等20余家重点企业每月调研1次,全面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规范整理和分析,并对下一月度的数据指标进行预测。
成效:统计的监测预警作用得到加强,对企业整体发展情况了解的更加全面,预测预警更加及时、发展评价更加客观、分析研判更加精准,统计数据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12.关于“统计培训频次不多、形式单一”的问题
措施:一是建立基层统计人员培训机制,每半年开展1次线下培训班;二是常态化开展“小班化”业务培训,实现业务培训企业统计人员层面的全覆盖,进一步夯实基础数据质量;三是送培训上门,对9家战新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并计划在年底前对限上贸易单位进行集中培训;四是对贸易、服务业限上的20余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对存在问题的10余家企业统计员进行了一对一培训,并开展了新修改《统计法》的宣传;五是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国家局教育中心举办2024年第7期时代统计大讲堂、全省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培训班、省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视频会,进一步提升区统计队伍业务水平。
成效:通过以上措施,基层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更加真实可靠,数据报送的及时性进一步得到保证。
13.关于“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
措施:一是加大与区营商办对接协调力度,全面掌握营商环境18项指标的实际状况;二是根据全区当前营商环境工作实际,结合统计职能积极做好入企宣传工作,掌握企业最新发展动态,确保各项监测指标客观真实;三是积极配合政法系统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工作。联系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汇报协调平安建设满意度调查工作,对接前期工作2项,向示范区政法委提交工作建议2条。
成效:全区营商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高,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14.关于“统计执法检查不经常”的问题
措施:一是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和省统计局要求,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成了第一批“双随机、一公开”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任务,对7家企业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统计执法检查;三是联合市场监管局,持续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3家企业。
成效:企业的统计法治观念和依法纳统意识得到不断提高,数据更加精准,工作配合也更加密切。
(三)聚焦作风效能方面
15.关于“业务能力不高,预警预判不够及时”的问题
措施:一是按月、季度做好分析和研判工作,与省局保持密切沟通联系,重点关注农业、固投、贸易等专业经济增速、结构及趋势开展分析研究,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功能,及时对标对表,为杨陵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召开统计工作数据研讨会,专题学习国家局、省局分析材料,并对主要经济指标和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全面统计干部数据分析能力;三是要求各专业实行企业数据预报送制度,及时掌握数据信息,强化了超前谋划意识。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切实做到及时预警预判。四是积极配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业和居民收支统计培训。
成效:统计人员在数据处理、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能够较为熟练的应对复杂的统计任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
16.关于“局党组对统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重视不够,统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措施:一是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国家局、省局各项培训,赴周围县区学习交流,提升干部业务能力;二是积极开展统计业务指导服务。各专业常态化开展入企指导服务,指导报表填报,企业升规入库,开展数据核查,在基层实践中提升能力;三是组织统计法治骨干参加全省统计法治培训3次,组织统计系统符合条件的同志参加全省统计执法证考试培训;四是通过机关全体干部会议、党支部会议,及时学习宣传新《统计法》,并由分管领导带领专业同志为5家重点企业讲解新修改《统计法》,进一步增强企业统计责任意识,优化基层统计执法环境。
成效:一是干部队伍能力显著提升,业务知识更加扎实,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及时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二是统计执法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增持有统计执法资格证的干部一名。
17.关于“对包抓的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杨凌力盛酒店管理公司、陕西开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反映的问题未积极对接协调解决”的问题
措施:一是赴包抓企业、村(社区)开展帮扶走访,对摸排上来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积极对接人社、发改、工信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二是安排贸易、服务业同志对规上企业全面开展数据核查,及时收集企业反映的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并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对于收集上来的问题,由专业分管领导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就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进行沟通协调,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成效:通过统计部门的积极协调反映,杨凌力盛酒店管理公司、陕西开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用工荒问题得到人社部门的重视,将优先推荐行业技能人才缓解企业用工难,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18.关于“对《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杨凌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掌握不清”的问题
措施: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以及省、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确保干部职工对相关政策文件理解透彻;二是建立政策跟踪机制。指定专人负责跟踪最新的营商环境政策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并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确保大家及时掌握最新的营商环境政策动态,提高对营商环境政策的敏感度。
成效:一是熟悉程度显著提高。全局工作人员对“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有了清晰准确的把握;二是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按照“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报告;三是工作推动效果明显。更好地与发改、工信、农林等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19.关于“专业同志对企业报送数据审核不严格及服务缺乏热情”的问题
措施:一是积极走访杨凌西北水利水电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杨凌绿诚生态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针对企业提出的回款难、经营难等问题,积极与企业探讨,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减少企业损失;二是在数据核查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相关要求,利用联网直报系统,针对源头数据报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采用“实地+线上”方式,落实数据查询、审核职责,并指导企业对错误数据进行纠正,夯实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三是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主动性,认真倾听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成效:一是数据审核质量显著提升。企业报送数据的错误率大幅下降,审核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二是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在走访中,统计局同志对杨凌鸿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月报期间耐心解答疑问,积极指导其顺利完成数据报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是工作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对统计局的信任,有利于今后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聚焦诚信建设方面
20.关于“诚信统计宣传不够”的问题
措施:一是利用统计开放日、《统计法》颁布纪念日、培训、走访调研、执法检查等为契机,开展相应诚信宣传警示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统计氛围。例如9月20日,积极配合陕西调查总队在杨凌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在活动现场向企业、群众发放统计法律法规、警示教育手册100余本;二是组织开展统计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传达学习近年来国家统计局通报的统计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教育和警醒所有统计人员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始终绷紧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思想之弦;三是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进行面对面宣传,同时在网报期间,开展线上统计业务培训和统计法宣传,不断提高企业对诚信统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成效:群众及企业对诚信统计的重要性认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统计工作中自觉遵守诚信原则,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显著减少,诚信统计工作氛围得到明显改善。
21.关于“对统计严重失信企业等典型案例通报曝光不经常”的问题
措施:一是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对2023年统计执法检查及立案企业的违法事实、处分情况等进行通报,增强案件查办的教育、警示和威慑作用。在区委十届六轮通报会上,通报巡察需要关注统计的事项,进一步提高防范和惩治统计数据造假的底线意识;二是加强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主动与税务、发改、工信等部门对接,及时获取相关失信信息。
成效:一是对企业起到了强烈的警示作用,统计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企业对统计数据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二是社会反响良好,社会公众对通报曝光行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增强了对统计工作的信任。
22.关于“涉黑线索排查不深入,长效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措施:一是拓宽线索收集渠道,深入企业、村(社区)、项目建设工地、一套表调查单位全面宣传,广泛收集群众举报;二是加大排查力度,组织力量对重点区域、行业、领域进行深入摸排。如局党组深入到包抓的下川口村,通过谈话问询等方式,走访快递站、超市商户、群众,深入排查涉黑涉恶线索。
成效: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局党组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营商环境巡察整改成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保持高度重视。始终将营商环境巡察整改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持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改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减。
第二,巩固整改成果。定期对22项已完成的整改事项进行复查,防止问题反弹。同时建立健全整改成果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整改措施长期有效落实。
第三,强化培训交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常态化深入学习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四,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日常工作中,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第五,深化沟通协作。加强与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工作机制,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通过以上举措,我局将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统计服务。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联系电话:029-87011565
单位地址:杨陵区康乐路20号
邮政编码:712100